《活着》除了主人公富贵,其他人都死了。
《活着》这本书是以美国民歌《老黑奴》为创作灵感,以主人公回忆的口吻讲述了自己从一个吃喝嫖赌,打骂爹娘、孕妻的阔少爷到输掉家产变成穷小子,并亲手送走自己的爹娘、儿子、女儿、妻子、女婿、外孙的悲情故事。
富贵是经历过富贵的,富贵中的富贵像行尸走肉,落魄之后的富贵才真的像是在真真实实的活着。为了养活一家人,租田卖力干农活。内战时期,被当壮丁抓走,想方设法保命回家。土地改革时期,因为赌博赔掉家产因祸得福,挣工分,努力的活着。自然灾害时,挖野菜、挖地瓜,坚强的挺过来。包产到户时期,为了养活自己和外孙,拖着老病的身子撑着。
在最一开始时富贵所走的下坡路里,我一直认为是他畜生一样的行为带来的报应。直到有庆的死让我悲情起来。“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,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过来的声音,月光照在路上,像是洒满了盐。”就是现在回忆起书中有庆的死眼泪都会控制不住的掉下来。有庆为了救大出血的孕妇被抽干了血,他不知道他救的人要了他的命,他死在了他的善良,为了县长大出血的妻子,有庆被抽干了血死在了医院里。那条小路再也看不到有庆了,县长是当时跟富贵从战场上逃出来的兄弟,富贵也没有想到,经历过生死的兄弟当了县长后要了他儿子的命。对比凤霞生孩子死于大出血,却无能为力时,更是将阶级的差距与黑暗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富贵接下来的人生真的是为了活着而活着,直到最后苦根的死倒像是一种解脱,终于不用在这苦难里受折磨。就像余华说的: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,他除了苦难以外没有什么。富贵像极了苦难中的幸存者。但是富贵在讲述自己一生的故事时,他里面充满了幸福感因为他曾经拥有过一个最好的妻子,拥有过两个最好的孩子,人生的价值,他是属于自己的感受的他不属于别人的看法。
富贵在苦难中走过,送走了一个又一个的亲人,但他依旧乐观的活着,这让我想到了史铁生的一句话:值得歌颂的不是苦难,而是未在苦难中沉沦的人。这也是《活着》这本书真正想要带给我们的“越遇到困难就意味着命运在向你招手,让你们走向一个更好的地方,更高的境界”,“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