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的反腐败斗争,依然在惊涛骇浪中砥砺前行,严的基调、严的措施、严的氛围是我们劈波斩浪、一往无前的法宝。近年来,新型腐败、隐性腐败不断改头换面,其手法更趋精妙隐蔽,如同披上了层层伪装。然而,其破坏力却穿透伪装直达根本,污染的是政治生态的清朗天空,破坏的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公平基石,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,啃食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获得感,挥霍的更是基层群众对党朴素而深厚的信任根基。
新型腐败之“新”,新在其精心设计的“隐身衣”。它们有的披上“市场化”外衣,将权钱交易掩藏在貌似合规的商业运作之下,如以“股权投资”“咨询服务”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;有的藏在“专业化”幕后,利用金融衍生品、跨境交易等复杂工具设置迷障;有的隐身于“数字化”空间,依托网络虚拟平台进行洗钱或是利益交换。这些新变种、新伎俩,其贪腐内核虽未改变,但识别难度倍增,对精准打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
面对“魔高一尺”,纪检监察机关以“道高一丈”的智慧与决心,不断深化对腐败新特点新规律的战略研判,锐眼识破“隐身衣”下的贪腐本质;通过强化“全周期管理”理念,将预防、发现、查处、整改、治理有机贯通,构建起闭环监督体系。在精准“拆弹”上,针对不同领域、不同形态的腐败特点,精准“画像”、靶向施治,综合运用大数据穿透筛查、跨部门协同作战、重点领域专项整治等雷霆手段,既让久治难愈的沉疴旧疾逐渐消解,又使新冒头的毒芽难以成势。这步步为营的探索与实践,正推动反腐败从“割韭菜”式的反复治理,迈向标本兼治、系统施治的常态化、长效化新境界。
作为在基层工作的一名普通党员,我深刻认识到:一是必须保持“永远在路上”的清醒坚定。 腐败土壤的复杂性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、艰巨性,任何松懈麻痹都可能前功尽弃。我们要时刻保持如临深渊的警醒,坚决摒弃“松劲歇脚、疲劳厌战”情绪,让“严”字如定海神针般贯穿始终,确保反腐利剑永不蒙尘。必须练就“穿透迷雾”的过硬本领。二是必须筑牢“制度铁笼”的长效根基。唯有扎紧制度的笼子,方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,使腐败无机可乘。我们要积极思考如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,堵塞制度漏洞,压缩寻租空间,不断织密“不能腐”的防护网,让制度的刚性约束成为腐败最坚固的屏障。三是必须坚守“民心所向”的价值立场。 反腐败的最终落点是维护人民利益。我们要始终站稳人民立场,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,在“拍蝇”“猎狐”中解民忧、纾民怨,不断厚植党执政兴国的坚实根基--民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,群众信任是党最宝贵的财富,却也是最易碎的珍品。
反腐败斗争未有穷期。唯有以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气概,以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胆魄,持续保持高压震慑,深化拓展治理效能,方能在与腐败的较量中不断积小胜为大胜,最终赢得海晏河清、朗朗乾坤的持久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