收费站的栏杆起落间,往来的是车流,考验的是人心。这里虽没有惊天动地的抉择,却藏着无数细碎的廉洁考题——一张递来的购物卡,一句“通融下”的软语,一次想“简化”的查验,每桩小事都像面镜子,照见着“守规矩”三个字的分量。
收费窗口前,“廉洁承诺”的牌子和收费标准一起挂在显眼处。员工上岗前要过“廉政小课堂”,不是念条文,而是讲身边的例子:谁曾拒绝过司机塞来的红包,谁在查验时顶住了熟人说情,这些带着温度的故事,比规章更能把“底线”二字刻进心里。亭子里的监控镜头亮着,不是为了盯人,是为了让每一次收费、每一次查验都晒在“阳光”下,票款核对要双人签字,特殊车辆查验得留痕存档,规矩摆得明明白白,杂念自然没处藏。
遇上司机想“走捷径”,收费员递出去的不只是通行费票据,还有张印着“廉洁监督卡”的小纸片——上面写着监督电话,也印着“按规通行就是最好的感谢”。有次货车司机趁递证件时塞来烟,收费员笑着推回去:“师傅,您把车停稳当,比啥都强。”这样的场景常在这里发生,没人觉得是“得罪人”,反倒让司乘慢慢习惯了:这里的栏杆,只认规章不认情。
廉政不是挂在墙上的字,是融在日常里的习惯。下班前把票款数清锁好,遇疑问第一时间上报不隐瞒,同事间聊工作不聊“人情事”,这些小事攒起来,就成了收费站的“清风气”。当每个窗口都守得住规矩,每道栏杆都落得公公正正,过往的不仅是平安的车流,更是让人心里踏实的廉洁底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