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,国民革命军第88师524团留守上海四行仓库,与租界之间只有一条河的距离,他们孤军奋战4昼夜,造就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,他们只有400人却对外声称有800人——“八百壮士”因此得名,这也是电影《八佰》名字的由来。
电影中很多人物都是有原型的,比如陈树生舍身跳楼自爆的剧情,以及日本兵的夜间袭击,都是在上海四行仓库纪念馆可以看到的。导演管虎也将更多的镜头放在了战争中的底层小人物身上,他们也会贪生、怕死……但是进入到他们的视角中以后,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战争的残酷,与他们心里的害怕。
整部电影里,北岸和南岸就是两台戏,同时也形成鲜明的对比,视觉和心理的冲击。河的这边,满目萧然,河的那边,却是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。租界河边的戏台子里,戏子的调侃其实也点明了这样的景象——“满坑满谷的跟看戏似的”。
我不会觉得小人物的贪生怕死,逃兵的临阵脱逃有什么不对,确实也是这些最真实的描写和刻画让观众更有带入感。最重要的是,这体现出中国人民觉醒起来的渐进感。
最开始,民众对英国士兵对中国部队的驱赶无所回应,到后来日本兵夜袭,大家给仓库里的士兵打灯提醒,群众完全不同于以前“事不关己,高高挂起”的态度,管虎把这种转变的过程拍的很自然,很贴近现实。
还记得吗,影片最后,从废墟里踏出来的带着血迹的白驹最开始出现的景象——身骑白马的谢团座和身骑黑马的日本军官同时出现,其实也就暗示着黑暗与光明的交锋,那匹白马,其实更是希望,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希望,还有对八百壮士的骄傲。
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!八百壮士唤醒了沉睡麻木的国人,《八佰》一片提醒我们时刻铭记历史,守护民族大义,对我们的国家始终保持赤诚之心!